榜样人物杨永华
杨永华,任职宝应县中医医院肺病科副主任,从医以来工作严谨认真负责,对待患者亲切友善,三十年来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以医院为中心”,努力追求“让细节感动患者”的境界。
亲切,就如四月春风,每个和杨主任相处的病人都这样觉得。
他总是将热情倾注在每一个人身上,认真细心接待诊治每一位患者。当患者忧急的讲述病情时,他微皱着眉头微笑听取,担心之余仿佛在告诉患者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当患者病愈出院时,他又展开了笑颜,好似他自己有了什么天大的喜事。在复杂的病情报告前,他默默努力,尽最大的能力帮助患者解决问题;在患者期盼的面容前,他总是耐心回答,以最真挚的情感连通医患间的桥梁。从入院起,患者和家属便第一时间对病情有了了解和预期,而他的努力总能让他们放下吊悬着的心。医者,看的是病,救的是心,开的是药,给的是情。
杨主任一向深受患者的信赖与感激,从未有过医疗差错和纠纷。他与患者并肩作战,与患者始终保持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你以信赖相托,我以性命相博”, 一切只为患者早日康复。每一份性命相托,他都会全力以赴;每一次健康所系,他都会竭尽所有。
进步,是烙印在心底的信念。
“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是新时代的重要要求。
杨主任的努力就是当今中医药创新发展的一个缩影。他既重视自我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精诚团结同事,共同开拓进取。他坚持中医特色、发挥中医优势,坚持先中后西、中西结合的治疗方针,提高中医治疗率及中药饮片使用率。针对慢性咳喘病、慢性胃炎、慢性疲劳综合症、亚健康等慢性病,长期使用冬病夏治和冬令进补等方法,取得较好治疗效果;参与自拟“玉屏咳喘灵方”治疗慢性肺病临床研究,曾获江苏省中医院管理局科研立项并顺利结题,2015年获宝应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年院内制剂“玉屏咳喘灵丸”获江苏省中医院管理局批准文号并投入生产、使用……每一次进步都是现代中医药发展路上闪耀的功勋,每一项成就都是对奋斗者最好的褒奖,每一步脚印都深深见证了来路的艰辛。
责任,诠释了行业担当,意味着为民情怀。
为给中医行业注入新鲜血液,他积极参加“扬州市名师工作室-王杏伯名医工作室”,严格认真带教新进人员,努力争取其尽早进入临床工作。为做好中医药文化的建设宣传,作为县中医院中医专家组副组长,他组织院内专家组成员拟定研制了一系列“穴位贴敷”组方,投入临床使用后疗效良好,深受患者好评。为保证院内在架运行病历的合理合规,作为县中医医院医保管理部副部长和病历督查组组长,他坚持严格督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深入病区,与临床医生“一对一”沟通,纠正错误、解决问题……职责是考验,敢于承担职责,能够完成好职责,看的是担当。不负组织的信任和重托,像火红的“盐蒿草”那样,把根深扎泥土中,不惧严寒酷暑,不怕风吹雨打,向阳而生,不屈不挠,就能经受淬火历练,成长为堪当大任的合格人才。
抗疫期间,他既是后方的守护者,又是前线的冲锋者。
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中华大地,作为县疫情防控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成员,杨主任认真学习新冠肺炎和感控知识,积极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参与新冠肺炎防治方和防感香囊的研讨、拟定和生产、投放工作,同时认真、细致的做好本职工作,有序的管理好病区,“看好后院”,让科主任黄学平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县和医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
当疫情严峻时,他毅然响应号召,前往抗疫前线。县隔离点中,他往来于酒店走廊,护卫群众健康;援扬时,他带领组员奋战35天,汗水浸透白甲,额头刻印深纹,只为下一个春天的生机与繁荣……回到宝应,杨主任依旧是活跃在防疫现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三十年的中医生涯让杨主任有了得心应手的“工作法则”,他把“真情实意”融入到为民服务里、把“创新钻研”贯穿到中医实践中、把“责任担当”体现在工作成效上,从医院工作的小事做起,成为群众健康的“守护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