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公众的心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当前,绝大部分人已经从最初的不重视、不在乎或恐慌、紧张情绪中走出来,能够冷静、科学地看待疫情并做好自身防护。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新问题又暴露出来,值得关注和重视。
“看看外面逐渐增多的人群,家长带孩子出来玩的,要求回来住院的老病人们……作为发热门诊的医生,实在忍不住要说:上班日不代表疫情已经过去,大家不要放松警惕……”这段话据说出自一位发热门诊医生。虽然真实性未经证实,但是湖北之外各地新增确诊病例数的不断下降,以及抗疫时间的推移,确实会让一部分人放松警惕。有人已经不再那么严格地遵循乘坐电梯要戴口罩的规定,有人因嫌戴口罩憋闷把鼻子露在外头,还有人开始觉得哪那么容易就会聚集传染。倘若越来越多的人这么想、这么做,前期所做的努力恐怕就会功亏一篑。要看到,当前疫情形势虽然出现积极变化,但还远未到可以轻松的时候,依然需要每个人心中有敬畏,行动有分寸,防得严严实实。
还有一部分人,因为身处疫情较为严重的地区或因长时间宅在家里天天刷疫情的原因,出现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超市里的抢购潮,到处购买酒精过度消毒,还有些人身体稍有不适就怀疑自己患了新冠肺炎,四处要求查核酸、做CT检查等。无论是掉以轻心,还是过度紧张,对于疫情防控都不利。对此,笔者认为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实做细。
首先依然是加强疫情信息的披露。疫情信息及时准确的公布,有利于公众全面、真实、客观地了解防控现状和防疫要求,主动做好配合。其次要加强权威的科普宣传。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解读疫情防控措施,可以帮助公众正确认识疫情发展态势、掌握疫情防控知识、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既减少感染病毒的风险,又避免出现恐慌情绪。科普工作无疑是防疫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次要加强管理,针对可能出现的麻木、厌烦、松懈情绪及可能不利于疫情防控的行为,各部门尤其是社区工作人员要足够重视,并做好应对准备。最后就是要加强心理疏导工作,派出专业人员,利用线上线下多种途径持续地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公众解决因过度紧张或焦虑带来的心理问题。(健康报)
|